中国文学网>玄幻小说>河马散人 > 12章 、决战
    德军装甲部队📴前锋虽然都是豹式坦克,可数量确实不如近卫坦克第104师的数量多,因此苏联人看来就算德军坦克性能🙷🎽🖡强悍,己方付出一定的代价后还是🁲🉰能歼灭这支前锋。

    就在近卫坦克第104师近300辆坦克、自行火炮乌压压的倾巢出动,准备一口气吃掉德军的前锋部队时,他们首先遭遇的却是天上的攻击机群。而且这些伊尔-10攻击机全部🂫加装了40毫米机炮吊舱。倒霉的近卫坦克第104师即将切身体会什么叫可怕的“坦克开罐器”。

    原时空的二战德国就有一款有名的“坦克开罐器”攻击机:Hs-129攻击机。这款攻击机起源于西班牙内战,当时的德国空军萌生了研发🆒一款专用对地攻击机的想法,Hs-129攻击机就是德国空军经过招标后胜出的产物。但是空军对试飞结果不满意,没有接收,工厂随后改良,40年秋推出了Hs-129A-1,依然没有得到空军的青睐,Hs-129就此被打入冷宫无人问津,一直到苏德战争时期才重见天日(因此当Hs-129投入🖝战场后苏联人毫不客气地耻笑Hs-1🌔⚗👣29是伊尔-2拙劣的仿制品并对其性能大加非难)。

    虽然刚开始遇到不少问题,比如发动机实在太过娇气,适应不了俄罗斯尘土飞扬的野战机场,滴水成冰的气候等等,不过经过🁓🅘🆳不断改进还是逐渐适应了战场环境。

    Hs-129攻击机在机腹位置吊装30毫米的航空机炮,这门30毫米的航空机炮除了常规弹药之外🛧,还能够使用特制的穿甲弹,能够从空中击毁当时苏军大部分坦克的装甲,给当时的苏联装甲部队造成了不小的损📋失。

    Hs-129的经典之战是1943年7月8日在库尔斯克战役中。当天一架Hs-129在侦察中发现一个苏联装甲旅穿过了🈒防线,直扑德军侧翼,而正在进攻中的德军装甲部队甚至没有任何掩护兵力。该飞行员立即通报基地,德国空军马上派出16架Hs-129参战,采用4机一组对苏军坦克轮番进攻,前一架Hs-129发射完炮弹离开目标区时,第二架立刻跟进攻击,苏军坦克纷纷起火。协同作战的Fw-190大队则将苏军步兵炸得人仰马翻。德机弹药消耗完毕后就返回机场补充,然后再度起飞。当天,先后参战的各攻击大队从早到晚都在追击向北逃走的苏联坦克。这支拥有80辆坦克的部队几乎全军覆没,幸存的苏军狼狈逃进了树林里,足足躲藏了半个月后才走出来。

    作为空军一手包办的胜利,这次🂿战例作为空中反坦克战例🌭的成功典范得到了军事界的一致认可。

    随着苏联重型坦克的出现,Hs-🆇129的火力不足以穿透新型坦克的正面装甲,于⛼☊是又换装更大口径的机炮(50mm和75mm加农炮)。只不过换装这种大口径机炮后飞机变得非常笨重,加上本来速度就慢,🋃🖪出任务时太容易挨打,生存力急剧降低,结果得不偿失。

    对它的评🊩📀论西方和苏联完全是两个极端,但从它的外号“坦克开罐器“来看,德国人对它应该还是比较满意的。

    如今德军虽然没有生产Hs-129,不过伊尔-10能🌭完全胜任“坦克开罐器“,甚至比Hs-129做的更好。

    这些伊尔-10攻击机加装的是博福斯40毫米高射炮改装而来的机炮,备有50发特制穿甲燃烧弹;🛧机⛛🛈翼两侧还挂有12枚57毫米火箭弹,加上自带的两门20毫米机炮,火力配置可谓是丧心病狂。

    很快,地面上的苏军🖀🏣也发现了这🂿些不速之客。

    “该死!”亲自带队的近卫坦克第104师师长诺📺☔⚰曼诺夫忍不住咒骂一声,即便他们已经做好了准备,随时与德军坦克决一死战,可没想到首先遭遇的竟然是天上的战机。虽然原时空的二战后期的苏联坦克开始加装高射机枪,可此时的苏军坦克可没这些玩意,只能看着天上的攻击机群干瞪眼。

    “🁁🂶……”诺曼诺夫师长顿时陷入了两🜎难境地。

    前进还是后退?!

    偏🁁🂶偏他们正处光秃秃的平原,不管是前进还是后退,几公🌭里之外才有山🛁🙛🋃区,到了山区才能躲进树林里隐蔽。

    犹豫两秒钟,德军的攻击机群已经近在咫尺,诺曼诺夫师长也顾不得许多,大声下令道。“全速前进,冲到前面的树林里隐蔽。”那片树林离他们七八公里远,以KV-1可怜的越野速🃲度(12公里每小时)怎么也得跑三四🂄🌏十多分钟才能抵达,而IS-2重型坦克也好不到哪去,也得跑20多分钟。

    可又有什么办📴法呢?总不能呆在原地挨打吧?

    就这样🜣🃿整个近卫坦克第104师近300辆坦克朝着前方的树林“狂飙”,🞭🗜那场面甚是壮观。

    “啧,要早知道能遇到苏军坦克大部队,就带点PTA🅧🈿B好了,看这数量至少是一个坦克师啊💬🔸。🉾🌻”攻击机编队指挥官看着下方密密麻麻的坦克,忍不住咋舌。这要是几百上千枚PTAB反坦克炸弹撒下去,瞬间能重创下面这支坦克部队。

    “这些家伙好像是冲着我们的前🂿锋部队🕽🏈去的。”

    “哈哈,他们倒霉,遇到我们。看来🜎他们想躲进前面那片树林里,在那之前尽可能的多干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