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辅不敢说,从来不与勋贵交往,但是大规模宴请京中勋贵,却也是少有的。
    张辅这样的举动,似乎没有隐瞒。
    杨士奇立即知道这一件事情了。
    杨士奇思量之后,先派人将于谦叫过来,问道:“这一件事情,你知道吗?”
    于谦当然看过这一篇文章,但是说道:“学生不知道。”杨士奇并不奇怪,说道:“但是这是陛下的意思?对吧。”
    于谦沉吟一会儿,说道:“陛下常有开疆扩土之志,老师也是知道的,只是如此分封藩王于朝廷鞭长莫及之地,恐怕未必是陛下本意。毕竟靖难之事。总就是避不开的。”
    杨士奇当然知道了。
    靖难之事,是大明的禁忌。不能说完全不能提。但是在靖难之后,削藩早就成为不能说的政治正确。
    杨士奇叹息一声,说道:“你还是没有看清楚,这焉知不是陛下欲削藩之策?”
    于谦听了,先是一愣,随即想明白了。
    在明朝人的眼中,大明是天下之间最好的地方了,远离大明的地方,都是蛮荒之地。将各地藩王分封在远离大明的地方,最少而今的两京十三省,却是不会封王了。
    这难道不是一种变现的削藩?
    不是谁都能在各地站稳脚跟的。甚至并非谁都有襄王那种胆气的。
    于谦小心翼翼的问道:“老师的意思是?”
    于谦已经适应了他在朝中的政治地位。
    于谦乃是皇帝与杨士奇之间的连通通道。
    很多事情,都是朱祁镇都是通过于谦与杨士奇沟通。
    杨士奇说道:“此事万万不成。虽然这里面有些东西不错,比如藩王之事。我从来没有想过,如果按照而今藩王各支子孙繁衍下去,会让朝廷不堪重负。”
    “我准备,拟定宗藩条例,从此朝廷只负责各藩王的年俸,而各藩王的族人,由他们自己负责,也酌情让宗人出仕。但是永乐年间,朝廷消耗太多,纵然从洪熙以后,休养生息,但是其实屡次战争都没有断过了。”
    “宣德年间,平汉庶人之战,征兀良哈,松潘,安南覆师,正统以后,又有西北之战,而今又有麓川之征。”
    “朝廷兵锋未熄,不过是大打,还是小打而已。”
    “虽然瓦刺坐大,但是十年生聚,十年休息,才有兴兵,即便陛下有兴兵之意,我也要劝谏陛下,十年之内,无言兵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