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四章民以食为天
这个时期,太宗皇帝留下的锦衣卫,实力还在,最少没有到后世,根本不能用了。权力倾轧中是一把好手,真让他们办一点事情,却是不能了。
于谦在河南的所有消息,几乎是一天一报的形式发到北京城中。
让朱祁镇每天晚上都可以看到,四五天前的于谦的一举一动,已经河南旱情的情况。
只要翻开史书,旱灾大概是最为频繁的灾难了。
很多时候,人对旱灾的印象,大概是赤地千里,大地开出数迟的口子,无数人争夺水洼中一些浑水。
河流枯竭,水井干涸。
当然了,这样的情况自然是大旱。
但是很多时候的旱灾其实并不是这样的。
简单的一句话,如果从正月以后到五月之前,老天爷没有下雨,这就是旱灾,如果说到七月下旬,还没有下雨,就是大旱。
青黄不接,就是指开春之后。
经过一个冬天之后,百姓粮食都消耗的差不多了,但是小麦还没有成熟,很多百姓在这个时候就会断炊。
但是如果之前一直没有下雨的话,就说明五月这一季粮食,大抵要减产,或者说是绝收。
如果到了七月多还没有下雨的话。秋季的粮食收成,很可能也要绝收。
很多时候,一季粮食绝收,就足以让百姓不堪承受,更不要说一年粮食绝收了,自然是大旱。
很多时候,这样的旱情,也做不到赤地千里,河流断流,水井干涸。
但是即便是这样,人都承受不住了。
河南的旱情,就是这样,开春以来,河南就没有下过一滴雨水。大部分农田都没有收成了。
于谦到了河南之后,第一件事情,并非赈济灾民,而是想办法将靠水的农田维持下去,而今能多收一斗麦。就是多活一个人。随即于谦跑遍了,几乎所有的受灾的县,一个一个的视察,回到开封之中,分派粮食。视旱情多寡而定。
好几次百姓闹事,都是于谦一个不带任何护卫,去说服饥饿的百姓。
朱祁镇看了心中感叹。历史上于谦能脱颖而出,绝非侥幸。
这个时候三十多岁的于谦,已经显露出自己的才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