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一清的话,带着很深的忧虑。!
他越来越感觉到,这新政的膨胀越来越快,若是再不能遏制,怕是这大明朝的方向,要完全失去他和杨廷和的控制了。
人毕竟都有局限,纵然是杨一清这样的人,他的眼光,在整个大明朝,固然是极其深远,可是依旧还是局限在他的洞天里。
他的理想,他的理念,其实在经史典籍之中,就可以找到答案。
名臣!
他要做的是名臣,什么是名臣?何谓名臣?名臣者,位居显要,上报国家,下安黎民。这是一个很笼统的一句话,不过······笼统不笼统无所谓,在这其中,肯定和新政不会沾边。
改革,在后世或许是褒义词,可是在这个时代,却是贬过于褒,坚持祖宗制度,坚持历朝历代的理念,效仿古之圣贤,才是士大夫们追求的境界,至于那种根本不知道会将朝廷带到何种方向的新政,显然是离经叛道。
老祖宗们把如何治理天下的道理,早已告诉了你,老祖宗们,更告诉了你如何去大治,如何做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,在经史典籍里,种种的事迹不胜枚举,按着祖宗的方法去做都来不及,还奢谈什么新政,这不是误国误民吗?
杨廷和和杨一清的思想是一致的,在这一点上,杨廷和尤为认同,现在徐谦大获全胜,可以预期,浙江那边,必定欢声雷动,江南各省的那些墙头草们,也极有可能摇摆不定,一旦新政扩大、深入,后果难以想象。
“只是······眼下当务之急,是立即举荐出新的户部人选出来,这件事,必定尽快促成·若是姓徐的在陛下进什么谗言,举荐了一些小人,这就大大不妙-,现在已经无力去阻止新政·可是至少,也该稳住阵脚,若是稳不住阵脚,你我这才是满盘皆输。”
杨廷和此时,已将徐谦当成了同等量级的对手,几次的受挫,让他明白过来·不能再像过去一样轻视了,必须要痛定思痛,更加小心谨慎·万万不能,以为一些略施小计,就可以将此人铲除。
这个方向,是十分正确的,既然未来,新政和旧政,新学和旧学极有可能共存,那么眼下,就不能草率行事了·必须对新政和这个王学深入的了解,绝不能再贪功冒进。
杨一清固然是性子急躁,却也知道杨廷和的意思·不由颌首点头:“杨公说的不错,眼下是该站稳脚跟,还要安抚住人心·户部尚书的人选,却是麻烦,眼下这户部正处在一团乱麻的时候,确实需要有人出面力挽狂澜了,只是杨公以为,谁可以出任户部尚书。”
杨廷和沉吟片刻,道:“户部现在千头万绪·非要有个能吏来整肃不可,寻常可是不成·所以这个人选,必定要从户部里头选。”
对此,杨一清不由点头,这个道理他懂,户部不比从前,必须得让一个能算账,精通户部业务的人来担任这户部尚书,如此一来,可以选择的人也就不多了,一般的主事、郎中、给事中,显然是不够资格的。
想做尚书,自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,必须得有资历,资历够了或者是勉强差那么一点都可以,可是那些五品、六品、七品的官员,自然是不必考虑。
如此一来,剩下的人选就只剩下两个,一个是户部左侍郎蓝江涛,另一个,就是户部右侍郎梁藤。
其实可选的并不是两个,而是一个,右侍郎梁藤今日在殿中的表现,显然在杨廷和和杨一清眼里,属于和徐谦这些人狼狈为奸的家伙,这样的人,怎么能够举荐,那么,就只剩下这位蓝江涛了。
杨廷和淡淡的道:“蓝江涛此人,在户部任职多年,颇有干才,为人还算忠厚,只是缺了一点锐气,不过眼下,也只有他了。你以为如何?”
杨一清苦笑:“现在也只能如此,你我立即上书吧。”
二人心照不宣,早有默契,甚至连讨论都没有,便开始撰写奏书,旋即送入宫中。
这消息,很快传出来,世上毕竟没有不透风的墙,过不了多久,便人尽皆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