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邦虽然从襄平运回来了三十万斤粮食,但是对于偌大的范阳城而言,那也不过是杯水车薪,维持不了几天。
好在这个时候青州、徐州、兖州和豫州都运来了粮食,多的运来了八十多万斤,少的也运了二十多万斤,赵邦一一都给他们开了借条,并且许诺逐年偿还。
现在的赵邦觉得自己越来越离不开窦杏了,习以为常的就将自己在襄平和魏延说的话都一五一十的告诉了窦杏。
窦杏道:“夫君,你是怎么想的?魏将军要你为他向父皇求个辽东刺史的官爵,你准备给他求吗?”
赵邦道:“我就是这事权衡不决,所以想问一问夫人的意见。”
“求!”窦杏回答得斩钉截铁。
赵邦道:“如果父皇不准,那如何是好?”
窦杏道:“父皇不准那是父皇的事情,你求不求那是你的事情。”
赵邦道:“如果父皇不准,那我何必开这个口呢?”窦杏道:“俺的夫君啊,当初您找魏延借粮食的时候虽然没有答应魏延,但是魏延还是借了,你作为范阳郡守,当今的二皇子,就应该知恩图报,不然日后谁还愿意给您办
事啊?再者说来,俺觉得父皇多半会答应。”
赵邦笑道:“杏儿,你又不是父皇肚子里的蛔虫,你怎么知道父皇会答应?”
窦杏道:“您没看见关索的事就答应的十分爽快吗?”
赵邦问道:“你是说这一回辽东刺史人选的事,如果我提了魏文长将军,父皇也会答应的十分爽快?”
窦杏道:“您不要管会不会,有枣没枣,打一杆子不就知道了吗?就算父亲不准,也惯有干系,魏延也不会埋怨您。”
“行,我听你的。”当赵弘看了赵邦推举魏延为辽东刺史的奏折后,喃喃自语道:“看来你的身边有能人啊,一笔买卖想拉拢两个人,不过你这个能人也有点心急了,心急了吃热豆腐是要烫嘴
的。”
就在这时,忽然一个太监快步进来向赵弘禀报道:“陛下,曹丞相忽然头风发作病故了。”
赵弘得了这个信息,又惊又喜,问道:“是什么时候的事?”
那太监答道:“就在半个时辰前。”
赵弘问道:“华神医或者是张神医去给他诊过病没有?”
那太监道:“华神医在年前去过,说是要将曹丞相的头颅打开,取出风涎,曹丞相不愿意,也就作罢了。”
赵弘沉吟了半晌,道:“从内库中拨五百两黄金给曹操的家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