已经晚上十点差五分,沈郑飞从九点半开始,就有意识地盯着屏幕右下角的时钟。视频会议的共享桌面上,张格又打算点开一个新文档。
沈郑飞连忙凑近话筒喊:“老张,张博,张大哥,今天就到这了。刚才讨论的我们下周一上会继续。”
连线另一头的张格用鼠标标明几个文档说:“这两个备用方案我们还没讨论。”
“不讨论了,你在休假,休假啊,明天要去接嫂子的。”沈郑飞平时在会议中是绝对不会聊私事,但今天不同,他必须劝住张格,“现在都十点了,明天你们说好几点去接?”
“九点。”
“九点是到月子中心吧,之前是不是还要先去岳母那?”
“对啊,我差点忘了。备用方案你自己先看吧,有问题给我写邮件。我先下了。”张格倒也干脆,说下就下。
沈郑飞看着屏幕上视频会议的窗口关闭,长长舒了口气。
本来张格这星期休假,工作的事不用管。但事关下季度的新品设计方案,没有张格这个主管研发的CTO点头,下周一方案根本不能上会。
今天这个会是休假前就定好的时间,也是张格同意休假的条件之一。明天一早,张格要去月子中心接许璇回家。许璇都三十八了,好不容易才怀上孩子,夫妻俩为了女儿能顺利出生,过去一年里没少折腾。
但张格是那种“工作第一”的品性,连老婆许璇剖腹产那天都在加班。所以沈郑飞才逼着张格放上一周的假,好好陪许璇和新出生的女儿。
对张格这位老大哥,沈郑飞是打心眼里的感谢和信任。当年在慕尼黑留学时,两人同住一个宿舍楼层,刚好斜对门。沈郑飞读硕,张格读博,正巧还都是计算机专业。沈郑飞读书期间没少向张格请教学科问题,连硕士论文的初稿都是请张格把的关。
因此回国创业,沈郑飞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张格,垦请他出马主管公司研发。
张格二话没说,辞了慕尼黑大学的计算机系助教教职,和沈郑飞一起回国。后来许璇私下告诉沈郑飞,那会儿有一位副教授要升任教授,系里有意把空出的副教授位置给张格。想起这事,沈郑飞羞愧难当。德国大学的教授向来是一个萝卜一个坑,助教好当,教授难为。能当上副教授可以说是通往“教授”的大门已经打开,张格愿意放弃这么好的学术出路,绝对是拿沈郑飞当亲兄弟对待。
沈郑飞记得自己当初是拍着胸脯向张格保证,三年内一定建一个最好的研发中心给张格用。因为张格的博士论文是关于机器学习的最优算法比较,以及可行性的理论证明,他一直想把论文中的理论证明在实际应用中进行验证。所以沈郑飞才会大言不惭地要建研发中心,让张格来验证自己的理论。可如今公司虽然运营还不错,但却没有闲钱造所谓的研发中心。
这件事张格到现在一句话都没多说,但沈郑飞哪能不放在心上呢?
可惜钱的事不是靠惦记就能解决。
用财务总监姚省的话说,“国内这环境,想要来钱快就要搞融资、玩上市,咱们智科技是炒作科技概念的皮包公司吗?当然不是,咱们是做实体产品,搞科技创新,你沈郑飞的中国梦不是实业救国吗?你想当企业家,来钱自然慢点。”
姚省还真是最了解自己的人啊。
怎么想到姚省去了?沈郑飞摇摇头,转动座椅面向身后的墙壁。他抬头瞧着占据小半面墙的365天全年历。今年已经过去的五个月显得花花绿绿,几乎隔两天就有一个颜色标注。除了使用手机里的日历APP外,每一个重要的会议、产品的Deadline,或者公司高管的休假,沈郑飞都习惯用不同颜色的水笔,在这张一目了然的全年历上再标注一遍。他从书桌上的水笔盒里抽出一只蓝色水笔,在下周一的红色会议时间旁,又用小字写上“备用方案讨论”。
将水笔插回水笔盒,沈郑飞盖上笔记本,起身去弄咖啡。在德国的那些年,除了工作学习之外,还给他留下一个喝咖啡的嗜好。无论白天晚上,一杯咖啡都是最好的调节。沈郑飞需要让自己的神经松弛一下,梳理刚才视频会议里的巨大信息量。
原本传统的意式蒸气咖啡壶是沈郑飞的最爱。不过现下电磁灶飞入千家万户,沈郑飞的公寓里没有明火灶台,他那个用了快十年的老咖啡壶,完全无法在电磁灶上继续发热。姚省给沈郑飞推荐了一款滤式咖啡壶,冲滤咖啡是法国人的最爱,但咖啡的浓郁程度却不如浓缩咖啡来的醇厚。热水慢慢从咖啡粉和滤纸上渗下去,汇聚成一杯热乎乎的咖啡。沈郑飞用鼻子狠狠吸了一口气,果然冲出来的香味还是淡了些。